我与贾振跃相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屈指算来已有二十多年了。真是“光阴如箭”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恍如昨日。我们第一次相识时,贾振跃是青岛国棉八厂一个对艺术热爱得近乎痴迷的青年工人。他带着画家刘德维的一封短短的信和十几枚印章,来我家请教。信上写道:印章的印纽都是贾振跃刻的。请不吝赐教云云。当看到贾振跃刻的这些印章时,我被这些不落俗套的印纽惊呆了。他刻的印纽没有“覆斗”“辟邪”“螭”“龙”“龟”“驼”等传统印纽样式,全是蜘蛛,蜥蜴,蜈蚣,蟾蜍等自己创造的别出心裁的新印纽样式。这些历来不被人看重的小生灵在贾振跃的印纽上生气勃勃,令人眼目一亮。只有热爱这些小生灵的善良心灵,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它们如此生气勃勃的生命。
无拘无束,慧眼独具,奇思妙想,不落寞臼,我行我素,是艺术家特有的天性,在贾振跃刻的印纽中我看到了这些天赋的闪烁。“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我怕他的天才消磨在雕刻印纽中。建议他去作雕塑。他听了大喜,告诉我:他原本就想作雕塑家。天真的直言不讳,使我看到他的赤子之心尚未氓灭。真、善、美是艺术亘古不变的铁则。只有真诚善良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美的艺术品。“一见如故”,在短短的交谈中,我与这位有很好艺术潜质的青年成了好朋友。大约过了一个月,他来看我,未遇,留下一封信怅然离去,我从信中得知:他已辞职到河北曲阳由雕塑家包泡先生创办,钱绍武先生任名誉校长的环境艺术学校求学去了。贾振跃毅然抛弃一切,去追寻自己的热爱和梦。在常人眼里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连夜给他和包泡写信,让他们知远在青岛的同道的支持。不久,就收到他和包泡满纸激情的回信。两位对中国雕塑事业充满浪漫撞憬的理想主义者的信,使我在激动中度过了好几天。几次想去他们那里一起追梦,耽于“三思而行”的古训。最终,我被妻女亲情和家庭责任的铁链锁住了激动的翅膀。
两年后学校解体,经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先生推荐进雕塑系进修,结业后贾振跃走上了自由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我不想多叙说他成为自由艺术家后,创作的勤奋,经历艰辛,甚至屈辱。因为这一切都是与自由艺术家的自由共生并存的。
为生计,也是为艺术。他参加了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巨型浮雕放大工程和诸如此类的其他工程。老雕塑家愿意让他放大自己的作品,因为他能入微地再现老雕塑家的作品。他在放大老雕塑家的作品中,也锻炼了自己。像历史上著名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哲罗.罗丹走过的路一样,他在实践工作中成熟了。像所有的自由艺术家一样,贾振跃必须接受定件以维持生计。他自嘲是“手艺人”,却仍在追寻自己从前的梦。他用胶泥塑造着自己的喜悦;用石头雕琢着自己的理想;用青铜铸造着自己的梦。
近年来,在许多展览会和画册刊物上.会看到贾振跃具有鲜明个性的雕塑作品。它们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年来他的爱和追求。每当我看到这些作品,就会想起罗丹的那件动人心弦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坚定的步伐,义无返顾的行进。已故的旅法雕塑家熊秉明;在他的日记中谈到罗丹这件作品时,曾引用了雨果的一句话:“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
艺无涯。终然是艺无止境。贾振跃也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心里有一个美丽的永不泥灭的梦。
徐立忠2005年4月23日写
发表评论
请登录